訪問日本時,您一定想嘗試一次「日本料理」。壽司、天婦羅、壽喜燒等,有很多既美觀又美味的料理。
在本指南中,我們將介紹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,包括其歷史背景和飲食文化。我們還解釋推薦的食用方法,讓即使是第一次嘗試的人也能安心享受。請將正宗的日本料理作為您旅行中難忘的一部分來品嚐。
將新鮮海鮮放在醋飯上的料理。有握壽司、捲壽司、散壽司等種類豐富,是全國各地都能享用的日本料理代表。
壽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南亞的「熟壽司」這種魚類發酵保存技術。
在日本,從奈良時代就開始食用「熟壽司」,進入江戶時代後出現了「早壽司(不使用發酵而使用醋飯)」。
然後在19世紀初,在江戶的街道上與攤販文化一起誕生了「握壽司」,作為可以快速食用的平民快餐而受到歡迎。
現在從高級店到迴轉壽司廣泛發展,在全世界都受到喜愛。
將小麥麵條和湯組合在一起的人氣麵食。醬油、味噌、豚骨、鹽等各地味道不同,存在多種「當地拉麵」。
拉麵起源於從中國傳來的「中華蕎麥麵」。明治時代開始在橫濱中華街等地提供。
從大正到昭和時期,開發了日本獨特的湯和麵條,戰後攤販拉麵作為平民的味道而確立。
後來札幌的味噌拉麵、博多的豚骨拉麵等「當地拉麵」在全國誕生,現在已成為國民美食之一。
將米飯和配菜裝在一個容器中的便攜式日本式餐食。有車站便當、便利店便當、手工便當等各種風格。
便當的起源在於鐮倉時代將米乾燥的「乾飯」。
戰國時代作為攜帶食品,江戶時代配合遊玩和看戲的「遊玩便當」普及。
明治以後,車站便當文化確立,使用各地食材和特產的「車站便當」成為觀光的一部分。
現在有便利店便當、機場便當、百貨店地下便當等多樣化的風格。
薄切的牛肉在鍋中煮食的日本代表性肉料理。甜鹹的壽喜燒、清爽的涮涮鍋,都是體驗型的用餐風格。
壽喜燒在明治時代,以牛肉飲食文化解禁為契機而普及。
作為「文明開化的味道」在平民間滲透,戰後成為家庭料理的定番。
另一方面,涮涮鍋是1950年代在大阪的餐廳中構思出來,逐漸向全國擴展。
兩者都是鍋料理的一種,但調味和食用方法有很大差異。
用麵衣包裹海鮮和蔬菜油炸的料理。酥脆的口感和用高湯為基礎的天汁調味的高雅一品。
天婦羅起源於16世紀葡萄牙人傳來的油炸文化,據說「temporas(斷食期間)」這個詞是語源。
江戶時代作為攤販料理發展,將新鮮的海鮮和蔬菜串起來油炸的風格受到平民喜愛。
明治以後以定食、天丼、高級店的套餐料理等多樣形式擴展,作為代表日本的日本料理之一而確立。
米飯・味噌湯・主菜・副菜・醃菜一組提供的均衡用餐風格。在外也能享受家庭味道,安心的定番菜單。
定食源自重視「一汁三菜」均衡的用餐形式。
明治時代,在大學和企業的食堂開始提供,戰後作為「學生定食」「午餐套餐」一般化。
昭和以後隨著外食產業的發展,在街上的定食店和家庭餐廳也確立。
現代的定食以主菜・副菜・米飯・味噌湯・醃菜為基本構成。
日本的日本料理,不只是「吃」,而是與歷史・風土・文化深深相連的體驗。
那一盤料理中,包含了在漫長歷史中培養出來的智慧和巧思、感受四季的當季食材、各地的特色,以及對用餐者的用心。
例如,食材的切法和擺盤中蘊含著美感意識,器皿的選擇也反映了季節感。另外,用餐前後說「我要開動了」「謝謝招待」等感謝的話語,也是日本獨特的文化。
在遵守禮儀的同時,請品嚐食材的味道・香氣・色彩,以及背後的故事。
相信在日本用餐會成為「旅行的亮點」,成為留在心中的特別時光。